//
水稻的历史
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—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,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,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。《史记》中记载,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,《夏本纪》中记载:“令益予众庶稻,可种卑湿。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。食少,调有余相给,以均诸侯”,说的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,把它种在水田里,还命令后稷(周的先人)给大家分发食物。没有食物的地方,他就命令有多余食物的地方,分给那些少的地方。
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
在明朝的粮食供应统计中,水稻占十分之七,居绝对优势。大、小麦、黍、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。也就是说,中国绝大部分人口是依靠稻米来养活的,可见水稻对于中国的贡献。
水稻是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,在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/5,年产量约4.8亿吨,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/4,全世界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,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。
并且,水稻被列为模式作物,有着很丰富和深入的基因组研究基础。原产亚洲热带。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。
时至今日,我国大部分地区,北至黑龙江省呼玛,南至台湾群岛都有水稻种植地,另外在日本、朝鲜半岛、泰国都是以水稻为主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产出的国家。放眼全球,整个东南亚、南亚、地中海沿岸、美国东南部、中美洲和大洋洲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都是水稻的生长区域。除了南极洲,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都有水稻的种植。
另外,提到水稻不得不提“中国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,从2000年到2014年,由袁隆平领衔的团队总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、800公斤、900公斤到1000公斤的超级稻攻关的四期目标。他不仅对于我国水稻生产居功至伟,他的研究成果甚至对环境世界的粮食压力也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稻谷的寓意是丰收
象征着富足有余,生活变得更加的富裕,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当人们拥有充足的稻谷,生活上得到了保障,那么日子才会一天天的变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