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鸡血藤,拉丁名:Kadsurae caulisk,又名云南崖豆、云南鸡血藤。鸡血藤,为豆科、被子植物门,双子叶植物纲,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的别称 。 常绿木质藤本,无毛,新枝暗绿色,基部宿存有数枚三角状芽鳞。
形态特征
茎暗紫绿色,有灰白色皮孔,主根黄褐色,横切面暗紫色。叶纸质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~13厘米,宽3~6厘米,先端骤狭短急尖或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钝,全缘或有疏离的胼胝质小齿,侧脉每边7~10条,干后两面近同色,下面具密被极细的白腺点。
花单性同株,雄花:花被片乳黄色,14~18片,具透明细腺点及缘毛,中轮最大1片,卵形或椭圆形,长10~17毫米,宽8~10毫米;花托椭圆体形,顶端伸长圆柱形,圆锥状凸出于雄蕊群外;雄蕊群椭圆体形或近球形,直径6~8毫米,具雄蕊约60枚;雄蕊长0.8~1.5毫米;花丝与药隔连成宽扁倒梯形,顶端横长椭圆形,药室长为雄蕊长的2/3,具明显花丝;花梗长7~15毫米。雌花: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而较大;雌蕊群卵圆形或近球形,直径8~10毫米,具雌蕊60~70枚,花柱顶端具状的柱头冠,中部向下延长至基部,胚珠3~5枚,叠生于腹缝线上。
聚合果近球形,直径5~10厘米,成熟心皮倒卵圆形,顶端厚革质,具4~5角。花期5~6月,果熟期9月。
生长环境
海拔200-3000米的田边、山坡阳处、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,通常寄生于豆科、菊科、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。
分布范围
产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等省。生于分布伊朗,阿富汗向东至日本,朝鲜,南至斯里兰卡,马达加斯加,澳大利亚。
食疗价值
鸡血藤味苦微甘、性温,归肝、心、肾经;色赤入血,质润行散;具有活血舒筋,养血调经的功效;主治风湿痹痛,手足麻木,肢体瘫痪,月经不调,经行不畅,痛经,经闭,白细胞减少症。
治疗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、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,常与红花桃仁、赤芍、地龙、黄芪、当归、丹参等配伍。可用于月经不调、经闭、痛经,常与香附、益母草同用。
药用价值
根及茎为云南鸡血藤药用,补血行血,通经活络,养血调经。
种子药用,有补肝肾、益精壮阳,止泻的功能。
园林价值
枝叶青翠茂密,紫红或玫红色的圆锥花序成串下垂,色彩艳美,可以用作花廊、花架、建筑物墙面景观装饰。
植物文化
相传古时有人叫李富,给财主放牛,风里来雨里去,渐渐手足麻木,被财主赶出家门。为了生计,以采药卖药为生。他生性善良,遇到穷人生病,无私将药奉献。一天,采药很晚,在月光下,他把头和腿架在攀援的粗藤上睡去。梦见一只特大的公鸡,将他缠绕,使他动弹不得。这时,庞然大物向他脸上、口里喷洒鲜红的血液,鲜血灌满了他的肚子。惊醒后,浑身麻木。他定了定神后,觉得全身逐渐轻松,用手擦去了脸上的血液。这时天已经黎明,抬头望去,只见这藤子被他压断的破处滴出象血液一样的液体,染红了他的脸,灌饱了他的肚子。后来他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和尚,和尚说:你心肠好,有高人点化,你就将这藤子砍回家煮水喝吧。他就按照和尚的意思,天天砍一段藤子回家煮水喝。两个月过去了,病竟然好了。就这样,一传十,十传百,很多类似的病人均被治愈。由于这种藤的液体色如鸡血,再加上后生的梦境,人们就把这味药叫鸡血藤。